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(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”)

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
(本文为本人在书院X发言整理)
(感谢山东好友徐村懋友情提供图片)
 一、出处
   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”出自《论语》第1篇《学而》、第17篇《阳货》
二、大致意思
1、巧:好。
2、令:善,美好。另外,称呼别人家属,也有尊敬礼貌之意,比如令堂、令尊、令爱、令郎。
3、鲜:少。
4、朱熹和钱穆等解释相近,朱熹:“好其言,善其色,致饰于外,务以说(悦)人。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。圣人辞不迫切,专言鲜,则绝无可知,学者所当深戒也”。
5、大致意思:花言巧语,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,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样子,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。

三、解读
孔子强调“仁”,《论语》中很多讲“仁”的语句,比如《学而》篇中的“孝弟(悌)也者,其为人之本与?”是正面讲“仁”。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”,这是反面讲仁。
孔子不喜欢巧言令色,《公冶长》篇中明确表态,“巧言、令色、足恭,左丘明(《左传》和《国语》的作者)耻之,丘(孔子,名丘)亦耻之”。
孔子提出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”,是要大家警惕警醒,巧言令色可能带来损害危害。
1、警惕别有用心。古人说,“反常即妖”、“无事献殷勤,非奸即盗”。巧言令色,刻意讨好,刻意亲近,不仅“鲜仁”,很可能另有所谋。生活中各种网络X、感情骗子,各种中奖X、电信诈骗,各种老人保健推销、传销……大部分巧舌如簧,谄媚逢迎,大多背后另有所图。古今中外,多少君王领导被身边小人哄的团团转,误国误民误己,这才有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的警示。
2、警惕无原则是非不分的“乡愿”。 子曰“巧言乱德”,孔子还说:“乡愿,德之贼也”,乡愿就是老好人,是非不分,点头哈腰,巧言令色,溜须拍马,谁都不得罪。孔子很讨厌乡愿,骂其为德之贼。一方面告诫学习者,不要成为无原则老好人。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,乡愿不一定靠得住。生活中不少“巧言令色”之人,对谁都笑容满面,但到实际工作,好事抢着上,得罪人的事躲得远远,遇到麻烦就推诿扯皮,更有甚者,X,事情没办好就把责任推给领导,事情办好了,就是自己争取的结果,真正“巧言令色”,抢功推过,鲜仁无耻。
      陆师兄补充:子贡问曰,“乡人皆好之,何如?”子曰“未可也”。“乡人皆恶之,何如?”子曰,“未可也。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恶之。”

3、警惕舍本逐末。孔门教人分“文、行、忠、信”四方面,也就是“文学、德行、政事、言语”四科,孔子又说“不学诗,无以言”,可见孔子对言谈举止十分重视,也讲究文采修饰,希望君子“文质彬彬”。但孔子又强调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这是提醒学习者,学习不能流于表面形式,不能过分强调词章雕琢、不要炫耀技巧文采,华而不实,哗众取宠,忘记学习本质。儒家讲究的是修身修德修仁心,这才是大道,辞章不过小计小术。生活中不少人喜欢故意卖弄口才,捉弄他人,甚至以诡辩为荣,这是值得警惕的。王阳明先生当年果断放弃诗文,就是怕自己对辞章流连忘返,忘记“成圣”大道。
陆师兄提醒:或曰:“雍也仁而不佞”。子曰:“焉用佞?御人以口给,屡憎于人。不知其仁,焉用佞”?(孔子说:“哪里非要口才好,逞口舌之快,只会不断令人讨厌。我不知道仲弓是不是仁者,但哪里非要口才好呢”)
4、警惕好名务虚不务实。《学而》篇是开篇,原则性问题讲得较多。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”,就是提醒学子,不要夸夸其谈,不要光务虚不务实。巧言令色,只知耍嘴皮,互相吹捧,博得一些虚名是没有用的。知而不行,言行不一,光说不练,空谈误国也误己。曾子曰,“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,传不习乎,这个习,很重要的意思就是对学习的复习练习和实践,就是学以致用。王阳明先生说的更直白,“知而不行”非真知,知行要合一,重点要事上磨练。
以上四方面,值得我们警醒。“巧言令色”为什么会“鲜矣仁”,我想,主要原因有两点。
其一,巧言令色是过度修饰,是过犹不及。没把握好度,舍本逐末,非中庸之道。其二,花言巧语是伪善,是虚伪,发心不纯,动机不正,令人喜欢的样子不是发自内心、“仁心”,是装出来的,是刻意讨好。

既然“巧”言“令”色不好,那么怎样的“言”和“色”才好?很多人一讲儒家,一说理学家,就是“恭敬”“严肃”,就是不苟言笑,就是刚毅木讷。这种言色可以吗?可以,这主要从修身持敬的角度来说。
但是,如果我们只知道学恭敬,学刚毅木讷,那就大错特错,那就是东施效颦,学外不学里,那就离题万里。
孔子推行仁道,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修身,重在修德,修仁,其关键在“内仁外礼”。
所谓修身要“动容貌、正颜色、出辞气”,不是教人一天到晚不苟言笑,而是一切言谈举止都要内发于仁,外合于礼,这才是根本。拜见长辈自然恭敬,看到小孩自然怜爱,朝堂上自然肃穆,出游自然欢快。有时忠言逆耳,实话直说,有时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,和农夫聊天,就说农夫听得懂的话,这就是通达而非巧言令色。通达得体和巧言令色的区别在哪?关键在是否做到内仁外礼。
陆师兄提示:子曰,“事君尽礼,人以为谗也”。有内在,就不是巧言令色,变成事君尽礼了,就算别人认为是谄媚,也没所谓。
如何修“言”和“色”才不致于巧言令色,才不致于“鲜矣仁”?

儒家强调内仁外礼。王阳X学角度来说,关键是致X,这是树根,其他言谈举止,言辞句章,都不过是枝叶。只要在根上用功,功到自然成。只要去私欲,发自X,当笑则笑,当哭则哭,当实话实说就实话实说,用兵当虚虚实实则虚虚实实,对某些人当委屈求全则委屈求全。所以孔子说“鲜仁”,而不是“无仁”。内仁外礼是理想境界,有时形势做不到,只能退而求其次,保内仁,内仁是关键。就像徐阶为扳倒严嵩,也曲意逢迎严嵩,张居正为推行改革,和大太监冯保交好,这都是不得已为之。
佛家强调慈悲心清净心,修成了慈悲心清净心,自然不会巧言令色,自然不会“说妄语”。 修到了万法俱空,破除了“我执”,自然不会唯利是图。一切都是妄相,一切都是流光泡影,一切言谈举止也就清净自然。
X《道德经》强调“美言不信,信言不美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”,又说“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,强调道法自然,反对的就是“刻意”,自然也就不会巧言令色刻意讨好。修成了无为而为,一切言谈举止也就自然而然,顺其自然了。

四、启示
1、对外要警惕。遇到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”之徒,不是无原则的乡愿老好人,很可能就是别有用心的伪君子。
 2、为学要修心。不要逞口舌之勇,不要华而不实,要知行合一,实干兴邦。要去私欲去我执,不断提高自我修养,不断提高思想境界。
3、待人要诚意。不诚无物,对待他人,不要玩弄花样,不要花言巧语,不要以为就自己聪明,把别人都当X。须知,聪明反被聪明误。大道至简,大道光明,待人接物,努力做到内仁外礼才是X正道。
 
光辉岁月2728,坚持原创,温暖前行。
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个人公众号。

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相关文章